首页 > 产品 > 正文

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(学苑论衡)

2022-02-07 16:17:57 来源:人民日报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”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(以下简称“三大体系”),是新时代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,对于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三大体系各有侧重,又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作用、相辅相成的,是有机统一的整体。新时代,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,要在深刻总结我国史学研究成就、充分发挥我国史学研究优势的基础上,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。

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指引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,贯通学史、治史、用史的方方面面,涵盖党史国史、中华民族史、世界史各个领域,体现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深刻把握,彰显着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意识、宽广的历史视野和大历史观、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,是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指针和基本遵循,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的科学指引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,准确把握其重大意义、丰富内涵、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,用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。

坚持历史唯物主义。马克思、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,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,实现了社会科学的伟大革命。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、树立科学历史精神、推动史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,使史学研究成为一项科学事业。比如,历史唯物主义认为,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,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同时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、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又产生反作用;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,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;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历史过程,和自然界一样有自身发展规律;等等。历史唯物主义注重探寻历史规律,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走向,为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。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,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,揭示历史规律、把握历史趋势,加强实证分析、注重比较研究,在实践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。

立足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。“源浚者流长,根深者叶茂。”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、发展至今的文明,绵延不绝、经久不衰。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,也为我们正确看待历史发展、深入推进史学研究、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、最深厚的滋养。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家国情怀、“动兮静所伏,静兮动所倚”的辩证思维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“先人而后己”的价值理念等,都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,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,充分彰显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。

坚持交流互鉴。毛泽东同志1944年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指出:“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。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。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,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“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洋为中用,融通各种资源,不断推进知识创新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”,提出要“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”。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,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兼收并蓄、交流互鉴。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“三大体系”,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史学传统基础上,胸怀天下,拓展国际视野,加强与国际史学界交流互动,不断增强我国史学在国际史学界的话语权。

(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)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02月07日 07 版)

标签: